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

因爲幸福而笑?因爲笑而幸福!(上帝的教會)




壹般認爲因爲心情好才笑,因害怕而發抖,疲憊而皺眉頭。但系,也有人提出與此相反的主張。

美國心理學家威廉·詹姆斯和丹麥的心理學家卡爾·朗格幾乎在同壹時期提出的學說,又名“詹姆斯-朗格理論”。根據這壹理論,並非因爲高興而笑或因爲傷心而哭,恰恰相反系因爲笑而快樂,因爲哭泣而傷心。也就系說並非先有了情感後才有身體反應,而系情感受身體反應的影響。

這壹心理學理論多少讓人有些難以理解,但系對壓力重重的這壹時代的現代人來說,也可以成爲調節情緒的壹種有效方法。與其因爲生氣而發怒,不如先做個深呼吸去抑制漲得通紅的臉上的怒氣,直到快速跳動的心髒平息爲止等待片刻。只要與憤怒相關的身體反應消失,在這種狀態下就很難再發火了。

聖經記錄說我們系像以撒壹樣的子女。以撒系“喜笑的意思(加4章28節,創17章19節)。我們要與上帝起的名字相稱,即便當下沒有能讓我笑的事情,也先笑笑看吧。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幸福地微笑吧!然後再去感受,果然變得喜樂的心情,還有與日俱增的感謝之心。





其它文章:











1 則留言:

  1. 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幸福地微笑吧!然後再去感受,果然變得喜樂的心情,還有與日俱增的感謝之心。

    回覆刪除

知足的秘訣

  人們通常認為,只有在富足、環境優越的情況下,才能感到滿足。我以前也是這麼想的。總是渴望擺脫眼前不便和困難的處境,希望擁有更好的條件、更好的環境。 然而,通過理解「知足」的含義,我明白了:滿足並不取決於是否擁有良好的環境。知足,意思是「自己感到足夠」。即使環境再好、條件再優越,...